同一條路上,葉子落到路面歸城管,落到綠地歸園林,落進河道歸水務,各自為政的狀況咋改變?將環衛工作推向市場,導致有些政府部門“甩包袱”、市場準入靠“裙帶關系”,應該咋治理?老舊小區環境衛生無人問津,淪為城市亂扔垃圾之地,又該咋解決? 2014年末,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4.77%。隨著大量人口涌入城市,城市環衛壓力驟增。據不完全統計,中國城市垃圾年清運量從1979年的2508萬噸增至2014年的近1.79億噸,25年間數字變7倍。如果把城市每年產生的垃圾堆在一起,可以堆出500多座百層高樓。破解如此大的環衛壓力,改革勢在必行。 在日前召開的全國城市環衛保潔工作現場會上,住建部部長陳政高表示,將啟動“清潔城市環境”活動,創建美好家園,到“十三五”末,城市環境衛生“臟亂差”的問題要徹底解決。為此,將整合環衛保潔職能,解決部門交叉、推諉扯皮的問題,完善城市環境衛生標準和考核指標體系,推進環衛作業的市場化改革。 保潔責任要統一 破解推諉和扯皮,一把掃帚掃到底 不少城市環境衛生始終面臨“保而不潔”的尷尬,究其原因,部門交叉管理是條“攔路虎”。 目前,城市保潔工作“多頭管理”,按照作業區域,分別由城管、園林、市政、水務等部門共同負責。在同一條道路上,落葉落到路面,歸城管局清掃;落到綠地,歸園林部門清理;落到河道水面上,歸水務部門清理;落入下水道,歸市政部門清理。 “雖然這一管理模式基本覆蓋了城區保潔范圍,但在實際執行中問題多多!鄙綎|濟南市歷下區副區長劉科分析,目前的城市保潔責任體系存在三大弊病,一是作業相互影響。環衛污水沖入花壇,園林維護植被時將泥土帶到路面,市政清掏雨水井時又會導致淤泥污染路面。二是作業時間不一致。環衛保潔在早高峰之前完成,其他相關部門都為上班后進行保潔作業,造成了同一時間段內,各部門負責的區域潔凈程度不一。三是作業標準不統一。各部門各自為戰,無論是污物垃圾的滯留時間,還是量化考核細則都不相同,不僅容易造成交叉污染,還會形成保潔盲點。 為了提高效率,濟南歷下區明確城管局為保潔作業和管理的主體,將各部門的相關資金統一歸屬城管部門,把多頭管理變成統一管理、綜合養護,形成以路網為核心、一個部門負責、一把“掃帚”掃到底的管理模式。 據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陸克華介紹,“十三五”期間,完善城市環衛體制機制也是重頭戲,其中,整合環衛保潔職能,實現綜合保潔一體化,解決部門交叉、推諉扯皮的問題是重要目標。 此外,還將完善城市環境衛生標準和考核指標體系,實現精細化管理,特別是變“大掃把”為“機械化”,提高機械化作業的覆蓋率。寧夏中衛先后投入2200余萬元,購置了道路洗掃車、清掃車輛30輛,機掃率達73.5%。從資金投入情況來看,每臺車相當于22個環衛工人的工作量,每年減少人工投入720萬元,而機械運轉費用760萬元,保潔成本并沒有增加多少,但清潔效果可以達到“以克論凈”,即城市道路每平方米浮塵含量不超過5克,且作業效率大幅提升。
市場改革“無震蕩”
防止政府甩包袱,保障財政投入有效果
近幾年,為了提高資金效率與作業質量,不少城市將環衛工作推向市場,然而,這其中也出現了政府部門“甩包袱”、市場準入“裙帶關系”泛濫等情況,導致財政投入增加不少,但城市保潔卻沒保障,更出現了“環衛工作是否適宜市場化改革”的爭議。 環衛作業由事業運行改為市場化運營會否導致成本大漲?大連算了一筆賬,以2011年為例,市場招標價格3.36億元,包含的管理費、利潤和稅金為20%,實際成本2.69億元,與事業運行成本2.14億元相差5500萬元,但人員工資每人增加500元,增資4000萬元,實際增長僅為1500萬元。同時,保潔作業面積增加了76%,保潔時間也由過去的不足12小時延長至每天16至20小時。 據陸克華介紹,“十三五”將推進環衛作業的市場化改革,培育大型骨干的環衛企業,實現前后端環衛作業一條龍和連鎖經營,提高產業的集中度?梢,市場化改革是城市環衛服務的大趨勢。 “市場化改革實際上是讓政府花同樣的錢辦更多更好的事情,良好的環境和穩定的政策是市場化成功的關鍵!睆V西升禾環?萍脊煞萦邢薰究偨浝眈‖|說,環衛改革成功,一靠穩定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,二靠統一透明的市場監管機制。 以柳州為例,“以量計價、差異收費”的核算機制,避免了企業通過偷工減料彌補成本上升;“與最低工資、CPI掛鉤,有獎有罰”的調價機制,符合市場規律,也增強了企業持續發展的能力。 市場化改革并不意味著減輕政府部門的工作量。大連市副市長張亞東認為,環衛市場化改革,政府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,責任和壓力會更大!案母锷婕胺椒矫婷娴睦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為了實現‘無震蕩’改革,2011年改革啟動時我們就非常謹慎,今年重新招標又對監管協議做了大幅度改動,增加了資產管理與維護、退出機制、項目移交、人員安置等條款。工作量一點沒減!
老舊小區有人管
算清賬本、重組服務闖新路 近十年來,不少城市面臨“垃圾藏城”的尷尬:一邊是高新區、CBD高樓林立、園林錯落、街道寬敞潔凈,一邊是城鄉結合部、城中村、老舊失管小區、背街小巷路面坑洼不平,污水橫流,垃圾亂扔卻無人問津。 以老工業城市河北邢臺為例,市區建成住宅小區中有300多個沒有物業管理,與70多個城中村、700多個廠礦企業家屬樓、棚戶區,共占據市內居住面積的79%。這些區域屬于非公共區域,長期沒有征收物業費、保潔費,結果是“沒人管”“沒錢管”,垃圾清理、街道清掃全靠突擊、批示、上訪。 邢臺市相關負責人介紹,經過調研,政府沒有“大包大攬”,而是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,成立邢臺環境衛生服務有限公司,確立公益為主、保本經營的原則,構建了公司化運營的便民服務機制。 讓從不交保潔費的老舊小區住戶掏錢買服務,最重要的是“明算賬、算明賬”。邢臺市當時有8萬多戶居民的環境衛生無人管理。按照戶均日產生活垃圾1.5公斤計算,每天要產生120多噸垃圾,僅清理垃圾一項就需要300多人。根據全省最低工資標準計算,要清理這些垃圾,每月需資金約20萬元,平均到每戶就是2.5元/月,僅為當時邢臺市低保平均標準214元/月的1.17%。 賬目清楚,服務項目也得貼合市場需求。該負責人說,企業和政府相關部門走訪入戶,不僅講解收費政策、收費項目,承諾“先清理后收費,質量不高不收費”,還按照居民要求“重組”服務項目!俺巳煅不乇,我們還增加了管道疏通、糞便清掏、保潔服務等包年定制收費服務項目,并按照居民需求增加室內保潔、家政服務等個性化服務。如今,環衛服務已經覆蓋了全部老舊小區! “十三五”城市環衛工作要進行重點區域的整治。首當其沖就是整治城鄉結合部、城中村、老舊失管小區、背街小巷等居住區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!靶吓_模式”滿足了群眾的多層次需求,形成了有別于環衛公共服務、物業管理服務以及居民自治管理的環衛服務模式,為各地解決城市“邊緣”區域的“臟亂差”提供了經驗。 |